深亚电子,中高端pcb设计、pcb制板、元器件选型、SMT贴装一站式服务

智慧集群助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 发布时间:2021-04-22 09:03:57
  • 浏览量:607
分享: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现两化深度融合的强劲抓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加快智能转型,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价值链环节开展智慧转型,更是意义重大。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也是未来政策贯彻和服务供给的重要支撑,以智慧集群建设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保障,引导、支持智慧集群发展有助于加快推动中小企业群体性智能升级。因此,开展产业集群建设智慧集群的路径研究对于探索产业集群创新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开展智慧集群发展路径研究,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因地制宜”。根植于不同地区的产业集群,产业类型不同,发展背景不同,主导产业不同,发展环境不同,产业发展基础不同,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起点,具有不同的发展路径。例如,制造基础较好的产业集群可能会优先开展生产制造环节的自动化转型,围绕高端复杂产品制造的产业集群可能会加快推进设计研发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又如,贴近民生的消费型产品可能会偏向选择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产品智能化水平较高的产业集群可能会优先选择依托智能产品来提供智能服务。从主导机构上看,部分集群由龙头企业牵引发展,还有一些由行业协会主导,不同的主导力量也会形成不同的发展路径。

 

智慧集群发展的背景

 

1、智能制造逐渐走向全产业链贯穿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新一轮工业变革的核心动力,随着数字化制造技术的突破,智能制造的概念进一步向系统化、集成化纵深发展,具有递进式的、传导式的、渗透式的发展规律,并表现出先大后小、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发展特点,数字化技术本身就具有网络化、贯穿性的特征,并正在沿着产业链不断走向贯通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往往处于价值链末端,规模体量相对较小,技术基础薄弱、个性化因素多、需求方向分散,许多中小企业受到技术上和经济上的约束,难以获取合适的技术资源。基础不牢和资源匮乏是最主要的共性问题,中小企业无论是内向型的,还是外向型的互联互通,其走向智能制造,关键点不是在于技术,而是在于企业智慧发展能否实现群体效应,企业之间能否通过互联互通实现网络效应,这需要建立新的基础设施、打造新的服务平台、营造新的生态环境、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发展智慧集群来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加入到智慧发展大军中。

 

2、产业集群是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壮大的重要载体

集群是中小企业生产网络和创新网络存在的重要载体,是创新、创业、资源整合的重要平台,是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互联互通的重要支撑。集群本质是制造的集成、技术的集聚、知识的集合,而信息的利用水平,特别是知识和数据的利用水平决定了集合的大小和紧密度,但总的来看,目前国内大多数产业集群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信息化水平较低,在政务管理、企业服务、生产制造、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对信息化技术的利用水平不高,国内的产业集群对于知识和数据的处理应用缺乏相关的平台和工具。大多数集群对于企业智慧发展所提供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和相关的服务是不够的,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利用仅仅停留在外围,基于数字化手段的制造、服务、创新、互联和集成仍然比较少见,制造主体和创新主体之间的互联互通仍然不够。因为存在上述问题,急切需要针对产业集群开展一系列的诊断、评估、规划和服务,以产业集群数字化为抓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对智慧集群发展的理解

 

1、智慧集群集群支撑高效率创新生态

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可以更有效地聚集个体,形成网络效应,产业集群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形成多功能整合、多环节、多层次链接、多元素集成而成的复杂信息化创新组织。当前制造业加速走向生态型竞争,产业集群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小协同、主配协同、供需协同以及产学研协同。以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例,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亟待突破的两个方向是高端装备系统集成能力和基础领域尖端突破能力,而这两个方向都依赖于深度协同创新,因此也更需要加快数字化发展,通过紧密的数字链条来扩大集群创新范围、提升创新效率。

 

2、智慧集群提供灵活有机价值网络

未来,基础产品制造线性形态的产业链将逐渐走向以客户为核心的灵活组合,快速反应并有机连接的产业价值网络。长链将变为短链,并逐渐呈现为网络形态,各个产业环节之间灵活组合,快速成链。生产由集中向分散转变,规模效应不再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因素,网络效应将成为主导。产品由趋同向个性转变,制造业体系将加快走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用户由部分参与向全程参与转变,用户不仅出现在生产流程的两端,而且广泛、实时参与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而产业集群本身就是复杂多元的生产网络,在数字化技术的驱动下,各个节点可以灵活组合,快速对接,形成更敏捷的价值网络。

 

3、智慧集群有利于价值链单元实现水平互联互通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当前中小企业和制造业生态系统的连接相对较弱,中小企业更多是一个执行机构,仅是信息接收者以及创新网络的末端,但借助于信息网络手段,中小企业可以深度参与创新,组织创新资源,成为创新网络核心。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企业正在借助先进的数字化平台,对接整合到全球先进制造资源,从而实现高效快速的产品制造,还有一些集群通过数字技术连接到大规模的用户,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改善用户体验,这也创造了新的市场开拓模式,此外,我们也看到一些产业集群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企业、研发机构、高校之间的互联互通,企业可以借助智能装备和技术实现用户之间的互联互通。

 

智慧集群国内外案例分析

 

案例1:天安云谷(数字化基础设施)

依托云平台、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提供集群信息化管理和集成化服务。例如,天安云谷将企业运营的IT、人力资源、法律服务、金融服务等以及员工生活的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集成到云平台上,实现了产业集群在运营服务以及办公、生活环节的互联网+,但目前仍然没有深度渗透到生产制造环节。

 

其他相似园区还有两江新区互联网产业园、德国柏林州的Adlershof科技园(主要通过新能源技术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产业集群绿色发展) 。

 

案例2:昆山云智造平台(智慧生态建设)

依托互联网手段建立消费电子供应链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帮助产业集群供需双方形成对接,通过信息化工具帮助集群企业优化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控制库存水平,缩短交货期。昆山云智造平台深入嵌入到产业链中,以实际需求为牵引,通过信息化手段,在集群中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当地制造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昆山云智造平台自2015年10月正式运营以来,已经聚集5000多家制造企业用户,帮助400多家制造企业获取线上订单,交易额突破3亿。帮助50个智能硬件项目实现产品生产,帮助5家制造企业降低采购成本8%-15%,总计降低采购成本500万。

 

另外相似的还有深圳怡亚通正在构建全球供应链生态圈,他们基于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提供供应链服务,实施“供应链+生态链公司”发展战略,降低产业链运行成本,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效率。

 

案例3:河北智慧集群(智慧生态系统)

产业基础是智慧集群建设的重要依托(产业链条完整,产业规模较高);产业集群智慧转型的动力更多来自于集群内部(骄阳焊工、神龙科技等装备制造企业);不同产业集群从不同角度和环节实施推进智能制造;政府加强引导规划,在部分环节可加快推进智慧集群建设。

 

案例4:德国北威州尖端集群【OWL】(智慧创新+智能制造) 

OWL是德国工业4.0战略中最大的项目投入之一,该集群包含咨询公司、龙头企业、配套企业、高等院校和竞争力中心在内共174个成员。项目的核心目标是构建全球最先进的智慧技术系统。2012年,联邦德国教研部为该项目投入了1亿欧元。该集群设置了平台项目,支持核心装备制造企业开发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并将技术成果向大量中小企业转移,目前设立了控制系统、人机交互、智能网络等五个方面。在平台项目的基础上,该集群安排了多个创新项目,鼓励集群内核心企业以上述技术平台为基础,进一步开发子系统、具体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该集群致力于在智能互联装备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化协同创新形成适用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这些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将为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实施智能制造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撑。

 

案例5:德国石荷州的e-Clustering战略(数字化基础设施基础上的服务和创新)

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导致私营和公共部门的基本结构变化背景下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的新要求。e-Clustering非常重视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一方面加大对区域发展所需的宽带基础设施和服务—— TIMES(Telecommunic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Multimedia,Entertainment,Security,即电信,信息技术,多媒体,娱乐,安全性),另一方面支持网络和电子商务。

 

在Schleswig-Holstein(石勒苏益格- 荷尔斯泰因州)的经济集群是由价值链上行为主体联网而结成的,目标是将集群参与者潜力和能力进行捆绑,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互联网技术帮助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的业务更有效的实现互联互通,e-Cluster中的合作越来越规范。e-Cluster借助数字化基础设施和互联网提供服务,包括知识管理、电子学习、电子政务等。

 

(文章来源:知识自动化 陈琛)

THE END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意为分享交流传递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和您对接处理。

深亚PCB官方公众号
Copyright © 2024 pcbshenya.com 四川深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蜀ICP备19028794号-1
支付方式 :
深亚电子吉祥物
在线咨询
小亚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