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沉金工艺流程简介活化
- 发布时间:2025-05-26 17:17:03
- 浏览量:654
以下是PCB沉金(ENIG)工艺中活化(Activation)步骤的详细说明,作为前处理与化学镀镍之间的关键过渡环节:
活化的作用
-
催化铜表面:
在酸洗和预浸后,铜面需通过活化液(通常含钯或胶体钯)沉积微量催化粒子,为后续化学镀镍提供反应活性位点,确保镍层均匀、致密沉积。 -
去除氧化膜:
进一步清除铜面残留的极薄氧化层或钝化膜,维持铜的活性状态。 -
增强结合力:
通过表面微观活化,提升镍层与铜基材的附着力。
活化操作参数
-
活化液成分:
-
胶体钯活化液:含Pd²⁺(0.5-2 ppm)、Sn²⁺(稳定剂)、HCl(pH 1-2)。
-
酸性钯活化液(直接活化):含Pd²⁺、有机酸(如柠檬酸)、pH 2-3。
-
-
温度与时间:
-
温度:25-35℃,浸泡时间1-3分钟。
-
盲孔/高纵横比孔需延长至3-5分钟,确保孔内充分润湿。
-
-
搅拌方式:
-
机械或空气搅拌,避免钯粒子沉降导致活化不均。
-
工艺流程衔接
-
前序步骤:
酸洗(H₂SO₄或HCl)→ 水洗 → 预浸(调整pH)→ 活化。 -
后续步骤:
活化后需立即进入化学镀镍槽,避免钯催化层失活。
注意事项
-
活化液维护:
-
定期分析钯离子浓度(如每周),补充钯盐和稳定剂。
-
过滤循环(5 μm滤芯),防止胶体钯团聚。
-
-
避免污染:
-
活化槽需与酸洗、预浸槽隔离,防止Cl⁻或金属离子交叉污染。
-
操作人员需戴手套,避免汗渍污染活化液。
-
-
水洗控制:
-
活化后需用去离子水(DI水)喷淋,电导率≤5 μS/cm,防止残留Cl⁻导致镍层发黑。
-
-
失效判断:
-
若镍层沉积速度显著下降或出现漏镀,需检测活化液活性(如钯含量、pH)。
-
常见问题与对策
问题现象 | 可能原因 | 解决方案 |
---|---|---|
化学镀镍层不沉积 | 活化液失效(钯耗尽或Sn²⁺氧化) | 更换活化液,检查钯浓度和pH |
镍层针孔/粗糙 | 活化液污染(颗粒杂质) | 加强过滤,清理槽体 |
孔内无镀层 | 活化液未润湿孔内(表面张力高) | 添加润湿剂,优化搅拌方式 |
镀层结合力差 | 活化后水洗不彻底或铜面氧化 | 缩短活化至镀镍时间,加强水洗 |
活化效果验证
-
目视检查:
-
活化后铜面应呈均匀浅灰色(钯沉积痕迹),无氧化或水渍。
-
-
化学镀镍测试:
-
取活化后板件浸入化学镀镍液,观察镍层是否在30秒内均匀起镀。
-
-
SEM/EDS分析:
-
扫描电镜观察钯粒子分布,能谱检测钯元素覆盖率(需≥95%)。
-
总结
活化是ENIG工艺中化学镀镍的核心预处理步骤,直接影响镍层的完整性、结合力及最终沉金质量。需重点控制:
-
钯催化活性:浓度、pH、温度;
-
润湿性:盲孔/微孔充分渗透;
-
清洁度:避免杂质污染。
定期工艺监控(如钯浓度滴定、镀层附着力测试)是保障稳定生产的关键。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意为分享交流传递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和您对接处理。
